ID: 23362645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2 弹力力的测量和表示课件(14+16页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824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16,课件,表示,测量,弹力,机械
    (课件网)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新课引入 1.轻压伸出桌面的直尺,使其弯曲,撤去压力,直尺会发生什么变化? 2.把橡皮筋适当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 3.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会发生什么变化? 1.形变 (1)弹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它们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如弹簧、跳板、竹竿的形变。 (2)塑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如面团、橡皮泥的形变无法恢复,是非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新课讲授 知识点 一 弹力 3. 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3)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就随之消失。 (4)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被手向下挤压的水平桌面需要向上恢复原状,故会对手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4.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看物体是否直接接触,若不接触则一定没有弹力。 (2)看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只有接触且相互挤压或拉伸才能产生弹力。 (3)对于不好判断的情况,可以假设将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能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 右图中,如果挡板撤去,小球会向下滚动,不能维持现状,故小球和挡板之间有弹力。 假设法 知识点 二 测量力的大小 1.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成: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指针、挂钩和刻度板等组成。 (3)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的伸长量能反映弹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 (1) 使用前 ①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②明确分度值:知道弹簧测力计一大格表示多少牛,一小格表示多少牛(分度值),以方便读数。 ③调零:沿待测力的方向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调节至二者对齐。 ④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0~5 N 0.2 N (2)使用时 ①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意方向的力的大小,并不是必须竖直使用)。 ②读数时,视线要正对指针所指的刻度线,数据不需要估读,记录时要带单位。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所受拉力的大小。 典例 错误使用方法 不能倒挂使用 受力需要通过弹簧中心轴线 知识点 三 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用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2. 理解: (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典例 课堂小结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弹簧测力计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弹力 力的示意图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线段的长度 末端箭头所指方向 随堂练习1 甲 在同一条直线上 2.8 随堂练习2(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