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 15.雨和雪(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与抽象概括的示意图相结合,更好地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解释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描述不同雪花的相同特点。 探究实践:做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态度责任:能观察雪花的形状,交流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 本课与前两课是并列关系,将雨、雪这两种天气现象放进一课是因为它们都是云中的水滴或是冰晶降落所致,也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的天气现象。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观察并比较雨和雪的异同,这是一种经验层面的认知,聚焦研究的主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为接下来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铺垫。活动二,做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一个主体活动,为学生解释雨和雪的形成原因提供直观感性认识。活动三,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是抽象概括地学习,是一种图表学习方式。将模拟实验与抽象概括的示意图相结合,能更好地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活动四,观察雪花的形状,说说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这些都是直观的图片观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讨论雨和雪的异同 1.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或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的,雪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形成的;形成雪的气温更低(低于0℃),所以降雪一般在冬季,而降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 相同之处: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的,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2.雨的形成。 雨主要是由云层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雪花)不断增长合并,直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时降下形成的。 云层中有大小不均的云滴,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与碰撞并合过程。在凝结作用下,云滴由水汽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其中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小水滴。当小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的时候,这些小水滴下降到地面,形成了降雨。 3.雪的形成。 雪是由冰晶组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六角星状、片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云层中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增大,最终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雪。 降雪时,如果天气不是很冷,那么很多雪花会整合成团,呈棉絮状飘落,直径可达数厘米。若云下气温低于0℃,则雪花熊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若云下气温高于0℃,则可能部分融化出现雨夹雪。按降水量分类,可以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聚焦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雨和雪的不同之处有很多,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都是从云中降下的水,为下面解释雨和雪的形成原因作铺垫。 活动二 模拟雨的形成 1.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烧杯、纯净水、冰块、培养皿、火柴。 实验步骤:(1)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2)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擦干底部,再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3)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当烧杯里的水加热至沸腾时,热的培养皿底部无明显变化;将冰块放入培养皿后,水滴会从培养皿底部滴落。 实验分析:加热烧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