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0975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平均数(2)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548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教版,五年级,平均数,教案
  • cover
平均数(2) 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选择校园雕塑的方案的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权重对平均数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计算的意义; 3.能用多样化的方法计算平均数,解决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呈现上图,让学生计算小明平均每天上学的时间; 预设:生1———(15+17+14+16+18)÷5=16;(板书方法:总数÷份数) 生2———选择15为基准,+0,+2,-1,+1,+3, +5,15+1=16;(板书:找基准(移多补少)) 师追问:这里算出来的16和小明星期四花的16个小时,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算出来的16表示的是小明周一至周五上学所花时间的整体水平,小明星期四花的16个小时是那一天他花的时间;(板书:意义不同) 师总结:那关于平均数,还有什么秘密,我们今天再来均数;(板书:平均数(2))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 师呈现学校设计方案及评分表格,提问:看到这上面的图和表格,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哪个组对方案A的评分高?哪个组对方案B的评分高?哪个方案获胜了?(哪个方案的得分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方案和评分很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探究; 2.呈现问题———哪个组对方案A的评分高 师:要想知道哪个组对方案A的评分比较高,我们需要? 预设:分别计算方案A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平均数,再比较平均数的大小来判断; 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组对方案A的平均分; 提问:你会怎么算,想想看你会用几种方法?呈现学生作品; 预设:方案A:教师组———(5+7+7+3+8)÷5=30÷5=6分; ②找5为基准,+0,+2,+2,-2,+3,5+1=6分; 追问:这里算出来的6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在打分表格中能找到吗? 预设;表示的是教师组对方案A的总体打分水平;不能; 师总结:那我们通过计算发现原来平均数不是一个真实的数,有时候在原有数据中是找不着的; ③(5+7×2+3+8)÷5=6分 (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是一个一个相加计算,也有学生是找基准计算的,也有学生是将数据×出现次数来求总数,最后再÷人数) 师提问:谁看懂了他的方法?能说的详细一点吗? 预设:他是将数据×出现次数来求总数,最后再÷人数; 师带领学生一起来看,提问:哪个数据在重复出现? 预设:7; 追问:出现了几次? 预设:出现2次; 师:那我们就可以写成7×2;那平均数就可以写成(板书:(5+7×2+3+8)÷5=6分) 师总结:这个方法看来也可以求平均数,那谁来总结一下这个求平均数的方法;(可提问学生) 在计算时可以先观察有哪些数,再来看这些数出现了几次,再用(板书)(数据×出现次数)÷份数; 师让学生用该方法计算学生组给方案A打的分数———(7+5×5+4+8×3+9×2)÷12=6.5分; 师提问:所以哪个组对方案A的评分高呢? 预设:学生组,因为学生组的平均分是6.5分,教师组是6分; 3.呈现问题———哪个方案的得分高? 师:要比较哪个方案得分高,应该怎么比较? 预设:就需要计算每个方案的平均分; 师:那我们就先来计算方案A的平均分;请学生独立计算解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预设:①(正确):根据前一个问题的数据得到总分÷总人数=平均分; (30+78)÷(5+12)=108÷17≈6.35; ②(正确):用(平均分×数据的个数)÷总人数=平均分; (6×5+6.5×12)÷(5+12)=108÷17≈6.35; 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 预设:第一种方法是先将教师组和学生组打的分数相加求出总数,再来÷总人数,第二种方法是用平均分×数据个数,也可以算出总数;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两个方法都是用总数÷人数=平均分,只不过求总数的方法不同,一个是全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