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2724

11.3严于律己 课件(共21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35785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3,严于律己,课件,21张,PPT+,视频
    (课件网) 犯 罪 的 代 价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11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3 严于律己 自主学习 1、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 (P100) 2、我们应该对违法犯罪采取什么态度 (P100) 3、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P100-P101相关链接) 4、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P102) 5、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P102) 浏览课本P99-10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情境一 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了下去, 砸到了人。 情境二 黄某拨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 情境三 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 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 生活观察 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思考:1.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 2.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 探究分享 16岁的中学生秦某在学校多次无故段打、辱骂同学郭某,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身体受伤、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秦某无故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其行为触犯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一 故意伤害罪、侮辱罪 依依无端被同校的一群16岁学生盯上了。这些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长期在各种线上课堂、社交平合发送侮辱、谩骂、诬陷依依的网络信息,甚至将网络聊天群的聊天记录剪辑制作成视频再次传播,导致依依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千扰。最终,这些学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诉。 案例二 侮辱罪、诽谤罪 知识拓展 学生欺凌:对受害者,身体或留外伤、致残,心理易陷入恐惧、抑郁,学业受阻、前途堪忧;欺凌者易养成暴力习性,增加犯罪风险,难以融入社会;校园中破坏和谐氛围,学生无心向学,教学质量下滑,声誉受损。 网络暴力:受害者精神痛苦,易患心理疾病,隐私泄露、名誉扫地,生活工作受扰;网络环境被污染,负能量蔓延,降低社会信任,引发群体对立,破坏社会和谐。 学生欺凌、网络暴力的危害 学生欺凌:受害者冷静应对,及时向师长求助,紧急时呼救逃离;旁观者不参与不围观,及时报告,在安全时提供帮助;学校加强管理教育,建立反欺凌机制,家长关注孩子,加强沟通。 网络暴力:受害者保留证据,向平台举报,必要时报警;网民文明上网,不参与不传播,谴责抵制暴力言论;平台加强审核,完善举报机制,及时处理信息。 学生欺凌、网络暴力应对方法 1.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 (P100)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 总结归纳 2.我们应该对违法犯罪采取什么态度 (P100) 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相关链接 活动探究三 思考:分析陈某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15岁的中学生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