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320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共36张PPT)+习题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1-1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39730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课件,人教,传染病,习题,36张
    (课件网) 1.(教材P72想一想,议一议改编)下列疾病中都具有传染性的一组是(  ) ①近视 ②水痘 ③贫血 ④坏血病 ⑤细菌性痢疾 ⑥新冠感染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础 基 练 知识点1 什么是传染病? C 2. 下列传染病和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对应错误的是 (  ) A.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B. 艾滋病———HIV C. 甲肝———结核杆菌 D. 蛔虫病———蛔虫 C 3.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B.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C. 传染病在发病中期传染性最强 D.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C 4. (四川乐山中考)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C.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 新冠病毒感染者 A 知识点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5.【新情境·健康与疾病】手足口病由数种肠道病毒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病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染,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上述所提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皮肤接触”“5岁以下的儿童”所属的概念分别是 (  ) ①传染病 ②易感人群 ③病原体 ④传染源 ⑤传播途径 A. ①③④ B. ④③②    C. ②④⑤  D. ③⑤② D 6.(甘肃定西二模)在某次接触中,甲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乙被传染后也感染了乙肝病毒,那么,乙感染乙肝病毒前、后在传染病流行环节中分别属于 (  ) A.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易感人群、传染源 C. 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D. 传染源、传播途径 B 7. 【跨学科·语文】(江苏徐州中考)《苦疫行》:“一旦查有病疫者,閤(hé)家闭之至七日。七日之中或再病,牢守严防必二七。”文中所述控制传染病流行采取的措施是 (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杀病原体 A 知识点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 【跨学科·语文】(山西阳泉中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 A. 控制传染源 B. 杀死病原体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C 9. 【新情境·科技新进展】(广东深圳福田模拟)每年12月1日是艾滋病日,艾滋病基因治疗疫苗在中国首次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果成功,注射艾滋病疫苗可使人体获得对艾滋病的抵抗力。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  ) A. 控制传染源 B. 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 D. 隔离病原体 B 10. (河南南阳桐柏二模)我国古代把传染病称为“瘟疫”,为了控制瘟疫,我国古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抗疫措施。以下对古人抗疫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  ) A. 秦代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控制传染源 B. 宋代官府要求民众多吃药,民间还发明了“人痘”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 明代医生开始使用早期的防护服,并开始使用纱布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D. 明清时期将“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锅上蒸煮———切断传播途径 C 11.(福建泉州二模)下面的关系简图中,a代表病原体,甲、乙、丙代表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据此说法错误的是 (  ) A. a是患了病的人或动物 B. 甲感染a后可能转变成丙 C. 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成甲 D. 切断乙可以控制该传染病 A 升 提 练 12.【原创题】2023年3月,甲流又一次席卷我国。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流感病毒感染性强且致病性高,尤其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受感染。四个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B. 勤洗手、多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消灭苍蝇可有效减少传播 D. 老人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13.(北京通州一模)莱姆病是某种螺旋体(致病微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