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一框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创境激趣 议题提出 案例一:16岁的小边涉嫌多次盗窃被拘留。开庭审理前,小边提出委托自己在大学读书的哥哥为自己辩护。 案例二:孙某和赵某发生借贷纠纷,赵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孙某偿还借款。在开庭准备阶段,赵某申请人民陪审员王某回避,理由是孙某是王某的学生,老师可能偏袒学生作出对其有利的判决。 经调查,王某曾是某中学的教师,孙某是该中学的毕业生。但孙某进校时,王某已经退休,二人并不认识。于是人民法院作出决定,驳回赵某的申请。赵某不服,申请复议。人民法院经复议,维持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 上述案例中涉及到当事人的什么诉讼权利? 分议题一 如何认识诉讼权利? 01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保障诉讼权利 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 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办理任何案件均应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的影响,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在诉讼领域的体现。 相关链接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2.诉讼权利的内容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诉讼代理人: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在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被告人可以为自己辩护。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2.诉讼权利的内容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①原因: 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 ②意义: 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诉讼权利的内容 ①含义: 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 ②意义:该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注意1:回避的主体是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不包括诉讼代理人、证人等。 注意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决定延期审理。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诉讼权利的内容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上述人员在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在刑事诉讼中,除上述情形外,如果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应当依法回避。 相关链接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2.诉讼权利的内容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 ①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②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引思明理 议题解决 上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