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都长安是一座约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欧洲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的。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开放。思想自由在宗教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帝国疆土的扩大,陆上和海上商路的重新开放,致使许多外国宗教思想和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佛教的情况尤其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下列史料,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根据下图指出隋唐时期,中国主要与哪些国家交往? 1、含义 隋唐时期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阿倍仲麻吕 空海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李白《哭晁卿衡》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任洛阳司经校书,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闻被溺死。 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2、杰出代表: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空海(号弘法大师),日本人,随第17次遣唐使至唐。在长安的青龙寺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空海也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象征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2、杰出代表: 3、特点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4、目的 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根据材料,思考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东方各国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5、遣唐使来华的影响 ·服饰· 唐·仕女服饰 日本·和服 ·货币·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文字· ·建筑· 唐·长安 日本·奈良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5、遣唐使的影响: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二、鉴真东渡(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你知道是谁么? 鉴真唐朝僧人,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前后用时12年,随行人员中有36人献出生命,最后才成功。鉴真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后人所塑的鉴真像,成为日本的一级国宝。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次数 概 况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突遇风暴,船被触礁,被渔民所救。 3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4 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漂泊至海南岛。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终于成功抵达日本(66岁) 精神: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 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后,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