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8983

2015-2016学年度[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谈语言》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7039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2016,46张,课件,谈语言,学年度,语文
  • cover
课件46张PPT。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规范用语;? 2.培养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合作:明确议论文三要素;? 2.拓展思维,关注祖国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感受汉语言魅力,爱护汉语言; 2.规范用语,?传承中国文化。作者简介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想一想?: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掌握字的读音 时髦(máo)? 拙(zhuō) ?圩堤(wéi) 娓(wěi)? 斟酌(zhēn?zhuó)? 以讹传讹(é)词语积累 费解:不好懂。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流:指向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斟酌: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寻找关键句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3.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4.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更应该强调准确化,规范化。 关键句5.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