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鱼我所欲也 1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yú),是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1 作者简介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2 作品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 作品简介 在这里添加你的详细小段落文本内容,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内容请简洁,尽量生动。 将你需要表达的意思表述清楚完整,控制好字数,与设计排版相符合,保持美观大方。 输入标题 《孟子》散文论辩时常使用排比句式,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 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3 课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课文朗读 一箪(dān )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