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伐檀*无衣》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_____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汉儒尊称《诗》为经,故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其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合称为“诗经六义”。 2. 《伐檀》选自《诗经·》,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诗中“坎坎伐檀兮”的“坎坎”意思是;“不稼不穑”的“稼”指_____,“穑”指_____。 3. 《无衣》选自《诗经·》,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诗中“与子同袍”的“袍”指;“王于兴师”的“兴师”意思是_____。 (二)字词 1. 给下列字注音 稼穑( ) 狩猎( ) 县貆( ) 干( ) 涟猗( ) 偕作( ) 戈矛( ) 矛戟(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tán( ) 河之chún( ) 三百chán( ) 不sù( )餐兮 不sù( )食兮 不sù( )飧兮 yǔ( )子同仇 yǔ( )子偕行 二、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涟漪(yī) 狩猎(shǒu) 偕行(xié) 稼穑(sè) B. 伐檀(tán) 县貆(xuán) 干(gàn) 不素餐(sù) C. 涟猗(qí) 戈矛(gē) 矛戟(jǐ) 与子同袍(páo) D. 偕作(xié) 坎坎(kǎn) 不稼不穑(jià) 王于兴师(xī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伐檀 辐条 清且沦猗 不狩不猎 B. 县特 素飧 与子同泽 修我戈茅 C. 寘之 涟猗 莫我肯顾 适彼乐土 D. 同仇 偕行 王于兴师 无衣无赏 3. 下列对《伐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B.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愤怒。 C. 诗中描写河水“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沦猗”,不仅写出了河水的清澈,也暗示了劳动者内心的平静。 D.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反语,讽刺了那些不劳而食的贵族。 4. 下列对《无衣》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岂曰无衣?”开篇,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B. “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从衣着的变化,表现了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谊。 C.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通过描写战士们修整兵器的动作,表现了他们积极备战的状态。 D.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风格婉约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与《楚辞》并称“风骚”。 B. “风”是《诗经》的精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 C. “雅”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 D.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就是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6. 下列对《伐檀》和《无衣》两首诗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伐檀》反映了劳动者对剥削者的不满,《无衣》反映了战士们的爱国情怀。 B. 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C.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不同,《伐檀》语言犀利,充满讽刺;《无衣》语言豪迈,富有气势。 D. 《伐檀》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无衣》采用了赋的手法。 7. 下列对《伐檀》中“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