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准确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清晰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 ⑵明确阐述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深入理解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⑶全面了解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深刻理解耕地保护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数据和现象中归纳、总结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⑵引导学生在探讨粮食安全途径及耕地保障措施时,学会运用综合分析、辩证思考的方法,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从区域的角度认识我国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理解粮食生产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问题,形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区域整体认知。 ⑵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数据信息等,综合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与粮食安全的内在联系,尝试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本地耕地利用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操作技能。 ⑷人地协调观:深刻理解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主要探讨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教材从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三个方面展开,紧密围绕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这一主题。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多种途径以及未来耕地保障的措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资源安全相关知识的深化,更是培养学生关注国家资源安全、树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素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包括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②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如增加粮食总产量的方法、粮食的跨区调剂、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建立粮食储备等。 ③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在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 ⑵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背后的逻辑关系。 ②如何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并提出保障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对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等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节课学习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资源现状分析、国家政策解读以及复杂的人地关系等较为抽象和宏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及从综合角度分析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多种图表和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3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新闻视频,视频中展示一些国家因粮食短缺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的画面,以及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