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问题研究《是否应该发展核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核能的定义、分类,清晰说明核能的产生原理。 ⑵全面且详细地分析发展核能的主要优势与弊端,用具体数据和实例支撑观点。 ⑶清晰梳理世界核电发展历程,准确说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事件。 ⑷深入分析不同国家核电发展选择的原因,从能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实力、政策导向等多方面进行剖析。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核能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权衡利弊。 ⑵借助对不同国家核电发展选择的研究,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多个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⑶在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总结规律,得出合理结论。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核电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区域在能源资源、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区域能源发展策略的选择。 ⑵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自然环境(如核废料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如核电对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条件(如核电技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核能发展问题的能力。 ⑶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关于核能发展的第一手信息,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实践能力。 ⑷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思考核能发展与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分析能源开发利用对国家安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三章问题研究。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教材通过对发展核能的优势、弊端、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国家核电发展选择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这一现实问题。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能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全面深入分析发展核能的优势和弊端,包括能源特性、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等方面。 ②清晰梳理世界核电发展历程,理解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 ③深入探讨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对核电发展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 ⑵教学难点 ⑴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核能发展对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观点。 ⑵理解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下,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背后的复杂因素,以及如何在保障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能源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能源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与能源相关的信息,对能源问题有一定的兴趣和关注度。然而,核能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能源,学生对其原理、开发利用过程以及潜在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核能存在一些误解或恐惧心理。此外,高二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全球能源现状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及对新型能源需求的迫切性。 随后展示一些核电站运行的图片。 并提问:“在全球能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