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燃烧条件的探究 目录 教材分析 一 实验改进要点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器材 二 实验效果评价 八 实验教学内容 六 实验教学目标 五 实验教学过程 七 一、教材分析 (一) (二)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燃烧》。 课标要求: 本实验是学生必做基础实验之一。 内容重点要求: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 (三) 实验 实验一(图1) 实验二(图2) 实验三(图3) 实验四(图4) 情境图 实验器材 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粉笔 小烧杯、火柴、蜡烛 酒精灯、坩埚钳、纸条、木条 烧杯、铜片、白磷、红磷、导管等 二、实验器材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表1 三、实验改进要点(实验四) (一)实验改进的原因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所需要时间较长;同时白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可能会外溅,存在安全隐患。 (2)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会四处游动,现象不明显,需要固定白磷或移动通氧气的导管,操作不方便。 (3)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空气污染。 (4)本实验没有进一步探究红磷是否可以燃烧。 图4 实验四原装置图 (二)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 实验器材: 试管①(白磷)、试管②(红磷)、 具支试管③(水中的白磷); 废旧试管架、烧杯A(80℃热水)、气球; 烧杯B(氢氧化钠溶液); 锥形瓶(二氧化锰)、分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导管、橡胶塞等。 B A B A B (三)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1)用试管代替铜片,传热快;白磷和红磷在试管中燃烧,比较安全[如图5(1,2,3)];可以不用固定水中的白磷或移动通氧气的导管,现象明显[如图5(2)]。 (2)多种方法处理尾气,环保,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3)燃烧三个条件一体化探究,三根试管对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创设条件让白磷和红磷都燃烧。 (4)废旧试管架固定三根试管,使装置更简便,节约资源。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 图4 实验四原装置 图5(1) 试管①白磷燃烧 图5(2) 具支试管③水中的白磷燃烧 图5(3) 试管②红磷磷燃烧 四、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着火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思维 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科学探究与实践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态度与责任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用坩埚钳分别夹取木条和粉笔,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两种物质能否燃烧。(如图1) 图1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二)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点燃两根蜡烛,同时罩上两个烧杯(尽量密封),观察现象。再打开左边的烧杯,最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如图2) 图2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三)实验三: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两盏酒精灯分别同时加热木条和纸条,观察谁先燃烧?(如图3) 图3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四)实验四: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图 1.按图5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入药品; 4.加入热水,观察实验现象; 5.打开分液漏斗,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6.擦干试管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图5(1) 加入热水后,试管①白磷燃烧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图 图5(2) 具支试管③通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