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连接无线网络》教学设计 课题 连接无线网络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理解移动通信(5G)与无线局域网(Wi-Fi)是两种主要的无线接入方式,认识5G高速低延迟多连接的特点及中国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计算思维:运用类比分析2.4GHz与5GHz Wi-Fi频段的优缺点,并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连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动手实践连接路由器、设置SSID/安全协议/强密码,并成功将设备接入Wi-Fi网络测试连通性。信息社会责任:认识设置强Wi-Fi密码的重要性以保护网络安全,理解中国主导5G标准对技术进步与国家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生需准确理解5G技术相较于4G的核心提升:超高传输速率支持4K/8K视频、超低延迟实现实时交互(如云游戏/远程控制)、海量连接保障物联网设备稳定接入,并能列举典型应用场景(如远程手术、自动驾驶)。学生能清晰区分移动通信技术(如5G,依赖基站覆盖广域)与无线局域网技术(如Wi-Fi,路由器覆盖局部)的应用场景差异,明确二者在日常生活和网络接入中的互补关系。学生需掌握无线网络搭建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正确连接路由器WAN/LAN口、登录管理界面设置SSID和强密码(WPA2/WPA3)、将终端设备接入Wi-Fi并完成基础连通性测试。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破除学生对“5G”概念的混淆:既要讲清移动通信5G(蜂窝网络标准)与Wi-Fi中“5G”(5GHz无线电频段标识)的本质差异,又要避免因术语重叠导致认知混乱。如何将抽象的底层网络协议(如DHCP自动分配IP、NAT地址转换)转化为学生可直观理解的模型(如“IP门牌号自动发放员”“家庭网络外交官”),使其理解设备无感上网背后的技术逻辑。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多变量决策能力:在连接Wi-Fi时综合评估距离、物理障碍、设备需求(速度/稳定)三大因素,理性选择2.4GHz或5GHz频段而非随意盲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课要点有线网络布线时受数据线位置、数量和长度等限制,尤其是难以支持设备移动过程中的互联网使用。因此,无线网络应运而生。无线网络使我们可以在校园内或家里的任何位置访问网络,而不再受物理线路的限制。本节课我们将了解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让信息科技教室的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设备能够接入网络,同时完成《信息科技教室的网络建设方案》的最后一部分———连接无线网络。你知道哪些无线传输技术呢?电视遥控器使用红外传输,无线耳机使用蓝牙传输,手机数据流量是4G、5G传输,家中平板电脑使用Wi-Fi 传输。手机5G和Wi-Fi名称里的5G有何不同?手机5G属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通过运营商的基站覆盖广阔区域,保证你在移动中高速上网。路由器5G仅表示使用5GHz无线电频段,是Wi-Fi的短距离传输通道,穿墙能力弱但传输效率高。无线网络两大核心技术同学们低头看看手机———右上角的Wi-Fi符号正在闪烁,但你们知道数据是如何‘飞’过来的吗?今天我们揭开无线网络两大核心技术:移动通信5G像覆盖全城的超级高速公路,而Wi-Fi则是连接教室每个角落的隐形桥梁。关键区别在于:手机5G依赖信号塔辐射方圆千米,路由器5Fi的5GHz频段却连一堵承重墙都难以穿透。稍后我们将通过位置测试,亲身体验信号衰减的神奇现象。播放视频《路由器安装全流程》 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无线信号如何传输以及无线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开展一个讨论会,让学生探讨5G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它如何改变网络连接的方式。在校园不同位置使用专门的设备或智能手机测量5G和5GHz Wi-Fi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记录数据并分析信号衰减的现象。观看视频, 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无线网络工作的基础知识,为实际操作打好理论基础。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未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