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5379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026年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指导

日期:2025-09-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016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 cover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026年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指导 一、考点梳理 1.多种多样的区域 ⑴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例如,我们根据气候特征划分出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区域;依据地形特点划分出平原、山地、丘陵等地形区域。区域的划分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 ⑵区域的类型 ①按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其划分依据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明显这一自然特征;还有黄土高原区,是依据独特的黄土堆积地貌等自然因素划定 。自然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②按人文特征划分:像汉语北方方言区,是按照语言这一人文特征来划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则是根据城市的集中程度、经济联系等人文要素划分。人文区域的划分反映了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中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就是综合考虑了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这种划分方式旨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④为特定行政管理目标划定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便于国家行政管理)、经济特区(如深圳经济特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保税区(具有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等功能,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资源)、对口支援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如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家扶贫地区(针对贫困地区实施扶贫政策,改善贫困状况)、禁止开发区(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等。 客观存在,人们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这些区域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深入研究而逐渐被认知的。 ⑶区域的空间尺度 ①尺度体现: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例如,大洲相对于国家来说,是更高层级、更大尺度的区域;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如中国作为一个较大尺度的国家区域,包含了众多省级行政区这些较小尺度的区域 。 ②发展关系: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例如,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国内各个地区的发展;而各个地区的发展又会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如同为省级行政区,沿海的广东省和内陆的甘肃省,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广东省在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甘肃省则在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等方面有自身特色。 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⑴区域的整体性: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以东北平原为例,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肥沃的黑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水源。同时,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工业(如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区域的整体性决定了区域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实现协调发展。 ⑵区域的关联性:区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