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 削弱了英国等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 十月革命的胜利 也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6课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印度、埃及)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墨西哥) 壹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材料1: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运走370万吨的各种装备和物资,并拿走了500万吨粮食为军需,这直接导致印度缺粮近千万吨。同时,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阿姆利则惨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了法令:规定警察可逮捕官方怀疑的犯罪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长期监禁。印度人民群起反对。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1 2 3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领导人 “圣雄”甘地 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资产阶级)、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教家庭。1888年远赴伦敦大学攻读法律。1915年回到印度,成为国大党实际领袖,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 1869年—1948年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斗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非暴力 非暴力、和平合法 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不合作 不合作、不服从 9000名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2.5亿不合作的印度人 最终目的:让印度实现自治及至独立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 1920—1922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号召“回到纺车去”,拒绝使用洋布,改穿土布土衣,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在甘地号召下,学生以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商人以罢市抵制英国的商品,市民改穿土布抵制洋布,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农民焚烧警察局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结果 主动停止运动 甘地 4.过程———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阶段 1930—1934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典型事件:自取海水制盐 1930年“食盐长征”中的甘地 1930年3月12日,他率领79名信徒,徒步426公里到达西海岸。在海滨甘地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当局闻讯后,大肆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全国抵制斗争发展成革命形势,各地相继发生反英起义,结果数万人被判刑。 结果 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 4.过程———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1:1930年甘地带领成千上万的信众来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事后,英国不仅放弃了食盐法,而且沮丧地认为,在这次事件中“丢尽了英国人的脸”。 材料2: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