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马中交往六百周年邮票 纪念邮票通常都是在事件的周年时期发行的,收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2005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年份,郑和下西洋是从1405年至1433年,因此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年。这一年,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发行了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马来西亚发行的纪念邮票题为“马中交往六百周年”,把1405年视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交往的开端。 第十六课 课程标准: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实,认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培养家国情怀。 明朝的对外关系 扬帆万里 PART 1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1.郑和是谁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明军攻克云南时被俘,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明成祖即位后,十分器重他,并赐姓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郑和下西洋 2.何为西洋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东非 西 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郑和下西洋 3.为何下西洋?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任务一:请你根据材料,归纳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二: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 目的一: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目的三: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经济目的) 郑和下西洋 4.概况 郑和下西洋 4.概况 时间 次数 起点 到达范围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7次 1405-1433年 亚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越南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郑和的船队与到达地区进行的交往活动有哪些? 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意愿;进行商品交易 郑和下西洋 5.如何能下西洋? 任务二:请小组讨论远洋航行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郑和的船队如何能七下西洋? 郑和宝船 明朝的指南针 ①明朝初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最根本的)。 ②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郑和出众的个人才能 相关史实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郑和下西洋 6.特点 任务三:根据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次 4次 2次 船队规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郑和 1405-1433 7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圣玛利亚号大小对比 郑和下西洋的地位: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7.历史意义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 遣使随行 泰国 三宝塔寺 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 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