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3890

选必二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共81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85701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必,区域,发展,差异,因地制宜,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区域发展差异 与因地制宜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 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的发展阶段 O1 区域发展: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OA-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OC-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OB-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OD-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经济水平 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产业结构 ①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比重最大),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空间结构 (内部差异、中心城市) 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 交通 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对外开放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贸易规模偏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基本协调 发展状态 低水平均衡 P15活动探究-初级阶段的突破口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选择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区域,说一说如何确定该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14阅读-十八洞村的变化 十八洞村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花垣县,是一个山环水绕的秀美山寨。全村2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只有几分。过去,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交通信息闭塞。村民靠种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为生,自给自足特征明显,人均纯收入只有县平均水平的四成,贫困发生率高达58%。 近些年来,十八洞村厘清发展思路,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村里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对外交通,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油茶和绿色蔬菜,养殖湘西黄牛、家禽和稻花鱼,开发苗绣织锦,发展苗寨旅游,“农家乐”搞得红红火火。如今,十八洞村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P15活动探究-乡村振兴 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说一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个方面都要加强,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气、道路、住房、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