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3630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2律动青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13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2024,七年级,下册,律动,青春
  • cover
第二单元:多彩校园—动态与场景表现 第2课 律动青春 教案 教材分析 《律动青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聚焦于校园雕塑,特别是人物雕塑。教材内容涵盖了雕塑的定义、分类、材料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等内容。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学生可以了解雕塑在表现人物动态方面的独特魅力。本课以校园雕塑为主题,引导学生从雕塑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雕塑作品如何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进而传达青春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能力,还能增强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创作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雕塑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对雕塑的具体分类和表现手法了解较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一些雕塑作品,但缺乏系统地学习和分析。学生对校园生活有较深的情感认同,对表现校园生活中的青春活力有较强的动力。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等。因此,本课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对雕塑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理解雕塑作品如何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传达青春的主题。 艺术表现 学习雕塑的基本分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了解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用黏土等材料创作动态人物雕塑的基本技巧,提高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黏土等材料创作一个表现青春活力的动态人物雕塑,体现出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文化理解 了解校园雕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认识到雕塑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在雕塑创作过程中能够借鉴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雕塑的基本分类和表现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学会观察和分析雕塑作品,理解雕塑如何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 难点 如何在雕塑创作中准确把握青春主题,将抽象的主题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解决雕塑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材料选择、动态表现等,使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 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创新,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和较高艺术水准的雕塑作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雕塑作品图片、黏土、雕塑工具等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透过雕塑看百年巨变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能感受到雕塑的魅力吗? 学生回答后,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视频中的雕塑主要以人物的形象来表现时代发展的变化。在一座座雕塑的演变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日渐繁盛。 教师活动:展现视频中出现的三件人物雕塑。 雕塑1:《放飞梦想》 雕塑2:《逐梦》焦兴涛 雕塑3:《岁月静好》 师:这三件雕塑作品都是刚刚视频中出现的,细心观察,这些雕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 《放飞梦想》表现两个拿着学士帽的孩子正在奔跑,表现作者希望孩子们能够脚踏实地,追求梦想。 《逐梦》作品以逼真的细节刻画了载人航天员等待起飞前宁静的一刻,表达了中华民族蓄势待发、逐梦太空的美好愿景。 《岁月静好》整个作品表现了人们温馨、平静、惬意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的美好。 提问:同样是人物动态雕塑,你觉得哪一件更加适合装扮我们的校园? 学生回答后,总结:大家都异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