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8351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9-2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627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建设,法治,中国,同步,练习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柳州市期末卷)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网络法律体系的形成( ) A.能杜绝网络违法行为 B.有利于夯实法治基础 C.保障了网民各种利益 D.使我国完全实现良法善治 2.(2025云南省.中考)为人工智能单独立法的行动一直在进行。2023年、2024年,人工智能法草案两次被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将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由此可见( ) A.良法之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B.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C.国务院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D.实现有法可依,就能保证人工智能规范使用 3.(2025开封祥符区模拟)“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下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全面依法治国是现代法治政府的核心 C.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每个大国的追求 D.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2025天津市河西区期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 ) ①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律的制定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5天津市河西区期末)《北京市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适用“首违不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综合考虑当事人主观过错、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准确把握适用条件,严格依法裁量。“首违不罚”体现了( ) A.科学立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B.依法行政,彰显执法标准与温度 C.公正司法,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D.全民守法,轻微的违法一律免责 6.(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于2025年3月2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 ) A.厉行法治需要严格执法 B.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科学立法 C.全国人大拥有国家立法权 D.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7.(2025辽宁沈阳三模)2025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601.8万件,结案4541.9万件。这体现了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8.(2025江苏苏州.中考)近年来,各地政务大厅推行“午休不打烊”“周末不打烊”政策,最大限度的让老百姓“少跑腿”,办事更便捷。政府的做法旨在( ) A.坚持为人民谋利益 B.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C.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D.防止滥用行政权力 9.(2025云南省.中考)某行政执法机关对存在虚假宣传行为的某水果店罚款5万元,该水果店未按时缴纳。于是,行政执法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款及滞纳金共10万元。法院认为该处罚决定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相关原则,处罚过重,不准予强制执行。该案例启示政府( ) A.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 B.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惩罚力度 C.实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 D.公正司法,防范行政权力滥用 10.(2025天津河西区二模)2025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高质量便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