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32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5397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打包,2份,课件,教案,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通过表演、白板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了解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史为鉴,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从商场带来几件商品,一起来看都有什么? (实物展示茶,稻米,丝绸,茶叶、瓷器。) 生:(一 一解答) 师:同学们反应很快啊,说明这些东西现在来看都是日常用品。但是,如果是在古代,它们可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尤其是在宋代,它们见证了一次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新课教学] 活动一:整合课本,介绍背景 师:经济重心,指的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我们国家最早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条河流? 生:黄河 师:所以,北方的黄河流域是早期的经济重心。那它为什么会南移呢? 在了解经济变化之前,我们先来看人口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 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多,还是南方人多? 生:北方 师:但是到了唐朝,北宋以后,北方人口逐渐…… ,南方人口逐渐…… 生:答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可以联想当时的政治背景。唐朝曾经爆发过 生:唐朝有安史之乱 师:北宋时期呢? 生:北宋时期和辽,金都发生过战争。 师:战乱导致民不聊生,所以百姓纷纷南迁。 师:那到南宋时期,人口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结合地图。 生:不会变化,因为这是宋金之间有和议,双方处于和平状态,比较稳定。 师:有没有学生有不同意见呢? 生:会继续南迁,因为这时的黄河流域处于金的统治之下,这里的老百姓不愿意受到金的压迫。 师:不错,那这时的南方有没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呢?好的,同位来给你补充一下。 生:我也认为人口会南迁,南方安定的环境能够吸引北方人。另外南宋版图变得很小了,只在东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皇帝,他也想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鼓励百姓南迁。 师:其实在绍兴和议签订前,就有500万人口迁到了江南地区。 [过渡]:大量的北方人口涌入南方,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南方农业发展的情况。 活动二:运用一体机,结合课本,学习经济发展的表现。 这是南宋的一幅《耕获图》,同学们对照课本,小组合作,看看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信息。 生:活动 师:同学们,他们种的什么农作物? 生:水稻 师:都有哪些劳动场景呢? 生:既有耕地、插秧,灌溉、又有收获、扬场、入仓。 师:(相应做聚光展现。)整个画面同时有插秧也有收获。说明当时的水稻已经实现了一年两熟。 [过渡]:除了粮食作物以外,百姓还可以种植什么呢? 学生: 师:齐读有关于茶叶和棉花的诗, 生: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致数倍。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种植茶叶和棉花吗? 生:抢答作出解释。 师:当时茶叶和棉花的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布置任务:朗读课本第一部分,找到相应答案,并做好标记。完成举手。 生: 师:(找学生答,并给予表扬)。 [过渡]师: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 课前,老师找了几件能代表手工业的文物,有同学主动请缨,愿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