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4594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55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六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情节结构来说,这本书的故事线很简单,讲述了调皮捣蛋的14岁男孩尼尔斯因为捉弄小精灵而被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之后,他为了阻止家里的白鹅飞走,跳到了白鹅的背上,开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 结合本书的创作背景看,1902年,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一本“以故事形式介绍瑞典地理、生物和文化遗产”的教科书。这个看似枯燥的任务,却在拉格洛夫笔下焕发新生。她耗时五年实地考察,将瑞典的山川地貌、民俗传说与一个顽童的奇幻冒险完美融合,最终成就了这部充满诗意的成长小说。 本单元以“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为人文主题,通过《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经典名著的节选,构建起“困境突围”的叙事母题。不同于常规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其特殊性在于引导学生以“重读者”身份,重新发现经典价值。 教材编排匠心独具:《鲁滨逊漂流记》以梗概+节选的“双文本”示范阅读地图;《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以“节选+悬念”激发探索欲望。这种编排暗合卡尔维诺“重读经典”的理念,旨在将学生的阅读层级从“情节消费”提升至“意义建构”。 这堂课的设计意在从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进行“再读”,让学生体会“这是一部用童话构思方式写成的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历史地理通俗读物”。 【学情分析】 人物形象、故事主要内容这两个阅读要素贯穿小学整个阶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复述故事,各年段的训练要素各不相同。这样的训练是循序渐进且符合学生该阶段思维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因而,六年级学生对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有基础的。 课前对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情况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本书的关注点都在人物和情节上,特别聚焦在尼尔斯的“变”,对书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民俗习惯、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这是本次教学的一个突破点。 【教学目标】 1.创设“云游瑞典”情境,感受拉普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通过“旅行推荐官”活动,梳理提炼相应地点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点。 2.从文字中感受瑞典的自然、人文生态,梳理地理知识、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体会“作品中有着独特而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3.在读小说故事书的基础上,重温经典《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通过关注对地理和历史知识、瑞典的民间传说和风俗的描写和叙述,激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激发学生新的阅读期待,生成阅读思考。 4.构建真实活动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结合新疆候鸟迁徙,鼓励促成创意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从文字中感受瑞典的自然、人文生态,梳理地理知识、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体会“作品中有着独特而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2.通过关注对地理和历史知识、瑞典的民间传说和风俗的描写和叙述,激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使学生重温经典时,激发不一样的阅读期待,生成自己的阅读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切换视角,云游瑞典 1.谈话导入:孩子们,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本学期我们共同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对于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一起说一说他的名字。 2.都读完了吗?初读这部小说,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 3.在上这节课之前呢,单老师也对我们学校六年级学生做了一个阅读小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同学和你们一样,重点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