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558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课件+教案 (2)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17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2,函数,表示,方法,课件,教案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 能力目标:能选用恰当的方法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段函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 力和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具体生活中的大量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数形结合的广泛性,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直观美,激发起学好数学的热情。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材(苏教版必修1第2章第1节)函数的初始部分,是函数中的最基础的内容,虽然有点抽象,但载体是很实在的生活实例,对于四星高中这样比较优秀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应该不算大,另外新知识也不多,只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归入为旧知识)、分段函数这三个,总体上易于理解,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这些表象的内容,字里行间隐含着的规范化的表达(因为引进了新的符号),对函数本质(一种特殊的数集到数集的对应)的认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都是不能忽视而是需要挖掘和加强的,是后续学习所必须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像法和分段函数表示函数。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段函数表示函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 第一阶段是检查预习阶段,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本第33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通常有哪些表示方法? 2.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点? 活动2【讲授】师生研讨 第二阶段是师生共同研讨阶段,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函数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其二是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分段函数,再介绍分段函数和简单地运用分段函数,这阶段是该课的主体阶段。 活动3【练习】巩固提高 第三阶段是学生练习阶段,设置了两道大题,第一大题(有两小题)由学生板演完成,起着对核心问题(分段函数)和易错点(图象法)加以强化的目的。第二大题为思考题,是一个具有一定思维层次的实际应用题,题目很长,信息量大,综合程度较高,解决此问题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活动4【练习】课堂小结 第四阶段是课堂小结,主要是教师启发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注意点等方面给予小结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课件20张PPT。函数的表示方法高一数学必修一第2.1.2节(P33)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体会三种表示方法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个函数。 2.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地运用。 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函数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在图形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直观美。 学习目标:请阅读课本第33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 函数通常有哪些表示方法?2.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再如: 平方表,平方根表, 银行利息表,等等.再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优点:不必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当自变量取某些值 时的函数值。用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 方法称为列表法.列表法:用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 方法称为解析法.再如: S=6t2 F(x)= y=ax2+bx+c 等等 优点:用解析式便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解析法:再如:下图是深圳股市2004.9.23的变化曲线就是用图象 来表示函数的。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 方法称为解析法.优点:直观而且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图象法:1.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1).列表法:就是用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函数关系的方法。(无需计算可知函数值) (2).解析法:就是用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函数关系的方法。(便于研究函数性质) (3).图象法:就是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函数关系的方法。(直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