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7393

8.2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331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课时,常见,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世界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通过对熟石灰的制取的学习引导学生区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从实验中不仅获取有关知识,还能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分析、讨论,从碱的化学组成中找出碱的共同点,认识碱具有共同性质的原因,学会通过表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和所具有的共性。 教学目标: 1.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认识常见的碱。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认识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实验的设计。 教学用具: 试管、表面皿、软塑料瓶,大理石、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果蔬保鲜剂、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果蔬气调保鲜。 观看视频,思考。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一 认识果蔬保鲜剂 【讲解】 果蔬气调保鲜时需营造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但二氧化碳的浓度太高也不行,需利用果蔬保鲜剂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 【提问】 果蔬保鲜剂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展示】 取一袋果蔬保鲜剂,打开并倒出一些。 请对刚才的猜想进行优化。 【布置任务】 请设计实验证明果蔬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揭秘】 果蔬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拓展】 成分表中标注的是“消石灰”,其实氢氧化钙是化学名,消石灰是其俗称,另一俗称是熟石灰。 根据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进行猜想:可能是氢氧化钙,可能是碳,可能是水。 思考,认识到果蔬保鲜剂不可能是碳,也不可能是水,可能是氢氧化钙。 【活动1】 验证保鲜剂是氢氧化钙 思考并设计方案:取果蔬保鲜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取上层清液,向该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以果蔬保鲜剂为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展开学习。 对猜想进行优化的实质是根据事实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猜想,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务二 初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展示】 展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并各取适量于表面皿上。 【演示】 将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各加入适量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活动2】 整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观察并描述: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任务三 果蔬保鲜剂能不能用氢氧化钠 【提问】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果蔬保鲜剂中的氢氧化钙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呢 【分析】 能否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一是需考虑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是要考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三要考虑成本。 【提问】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 如何证明 【演示1】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提问】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复习】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果能证明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新物质生成即可判断两者发生了反应。 从反应物角度,如果能证明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了,也可判断两者发生了反应。 【提问】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你有什么思路吗 【演示2】 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 【提问】 氢氧化钠溶液由什么组成 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吗 【提问】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且溶解速率较慢,能否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进行证明呢 【演示3】 取两个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