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1.3 物质的变化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2)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3)能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2)学习运用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对所获信息表述、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观察变化、描述变化。 【难点】学习如何通过变化现象的特征推测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新课导入] 观察:用装有某种溶液的喷雾器向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白纸上出现四个红色大字“化学变化” 思考:从喷雾写字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问,首先要学会提问! 1、白纸上是否已用试剂写下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试剂 3、两种化学试剂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的字显出来? [课程讲授] 一、物理变化 你一定想迫切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从“物质的变化”入手来学习神奇的化学课。 请仔细观察下面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活动 目的 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 【实验1-6】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的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实验1-7】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的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实验1-8】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实验1-9】实验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盐 现象:食盐溶解,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总结: 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是在形状上发生变化,有的在形状和状态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本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液、固)发生变化。 3、举例:物质三态的变化、溶解、蒸发、白炽灯发光等。 二、化学变化 观察活动 目的 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实验1-10】 火柴梗燃烧 【实验1-11】 镁条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热 燃烧后:生成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总结:在火柴梗及镁条燃烧过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燃烧、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酿醋、铁矿石炼铁等 讨论与交流 思路与方法引导 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借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进行感知,通过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不同阶段的现象,搜集和获取证据,进而分析推理,最后形成结论。 【实验1-11】中,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了白色固体。 观察活动 【实验1-12】 气体生成 实验操作:在装有少量石灰石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的现象:有大量气泡冒出 判断: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13】颜色变化 实验操作: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并加热。 观察的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判断: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14】产生沉淀 实验操作:将原装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气管的瓶塞塞紧,将导气管通入到盛有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 观察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判断:有新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