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创新班期末考试试卷 历 史 总分:100分 时长:75分钟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镰等粮食生产工具和石磨盘、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同时还发现98个窖穴底部堆积有大量粟灰层。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 A.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部落人口规模庞大 D.农业耕作理念先进 2.卫青收复“河南地”后,汉武帝欲采纳亲信主父偃建议设朔方郡,遭公卿反对,其中尤以公孙弘为甚。武帝命亲信朱买臣与弘辩论,弘不敌而屈服,朔方郡遂立。朱买臣与公孙弘的辩论反映了( ) A.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决策的干扰 B.皇帝利用近臣打压外朝官僚集团 C.汉代宰相制度沦为皇权专制工具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引发分裂 3.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章句好尚,互有不同”。隋灭陈后,朝廷令南北儒生“讲论得失”;唐初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成为官方经学定本。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政治形势推动了文化的整合 B. 民族交融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C. 科举制带来了学术的实用化 D. 士族衰落促使儒学回归传统 4.下表是唐政府支配的课税户、课口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时间 课税户(户) 课口(口) 天宝十四年(755年) 5349280 8208321 乾元三年(760年) 758582 2370799 A. 源于人口的自由迁移 B. 引发了安史之乱 C. 催生了新的征税标准 D. 导致均田制破坏 5.南宋时,杭州的官方名称是“行在所”,也称杭都,杭京,京城,官民们把开封仍尊为“京师”。 杭州城的建造多仿照开封城,又带有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商业氛围更加浓厚。南宋都城的状况反映了( ) A.南宋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两京制度 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分离 C.国家统一理想与偏安现状的矛盾 D.专业化商业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6.明代江苏、浙江两省农民大多种植榨油用的乌桕树,“两省之人既食其利,凡高山大道,溪边宅畔,无不种之,亦有全用熟田种者”。据此可知,明代( ) A.农业领域出现地区经济分工 B. 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逐渐解体 C.全国统一商品市场体系形成 D. 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种植结构 7.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翌年(1690年),康熙皇帝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宁古塔将军巴海等兵分九路,首次对黑龙江流域边界地区展开巡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清政府绘制完成《黑龙江流域图》,并附有满文说明。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 A. 重视维护领土主权完整 B.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 与俄罗斯领土纠纷激化 D. 积极拓展东北地区疆土 8.下图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该图为“事件尚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前,就被绘制出来销售的时事图像”,其绘制与印刷均由英国官方授意。该图的绘制意在( ) 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耆英,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若隐若现;右下角有“永远和好”中文字样的钢印图案。 美化殖民侵略 B.迎合市场需求 C.保存历史记忆 D.维护朝贡体制 9.1912年,在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建议下,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由此可知,该课程标准旨在( ) A.完善教育体系并与国际接轨 B.强调主权在民维护自由平等 C.传播共和理念强化政权认同 D.激发爱国主义培养主权意识 10.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大会主席,向劳动群众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