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0313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5501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2张,教学课件,2课时,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上册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2 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2课时 课题 第2节 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中的第二节,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主要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运用实验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示意图,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胃”“小肠”的结构特点,概述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过程,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观。(重、难点)。 2.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描述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培养学生创造力。(重、难点)。 3.综合分析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结构和功能与食物消化过程,明确各器官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生物的整体性观念。(难点) 。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三大供能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学生能够认识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理解人体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对生命系统的科学认知。 科学思维:在观察胃和小肠结构特点、分析三大供能物质消化过程、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性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探究三大供能物质消化过程等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消化和吸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膳食对个人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潜在危害,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大功能物质消化过程; 小肠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三大功能物质消化过程; 小肠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1、 2、 3、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包括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两种形式。 (二) 播放视频,食物消化过程。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学习新课。 新知探究 【任务一: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 (一)回忆上节课做的“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实验,提问:淀粉被唾液消化后是否被直接吸收? 【教师总结】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从多糖被分解成二糖,任不属于小分子物质,因此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还需要经过其他的消化过程。 (二)观察图 5.1-8 胃剖面结构图,思考:胃的结构特点及消化功能。 【教师总结】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位于左上腹部,呈囊状,较大的伸展性,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 包括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两种消化类型,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属于化学性消化,胃的蠕动属于机械性消化。 (三)观察图5.1-9 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思考:小肠的结构特点及消化功能。 【教师总结】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小肠盘绕在人体的腹腔内,长6 m左右。 肝脏分泌胆汁,可暂时贮存在胆囊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属于机械性消化。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都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属于化学性消化。 (四)聚焦阅读:为什么说小肠是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