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5081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211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学案
  • cover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案 莲花岂能“漫山遍野” 《人民日报》2013年7月31日,《大地》副刊刊载一篇名为《宁都的莲花世界》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漫山遍野的莲花灿烂了初夏的日子……”看这一句,总觉得一头雾水。莲花怎么会漫山遍野呢?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众所周 知,莲花乃荷花,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在水乡到处可见,一般在农历五月开始开花。莲花多生长在河湖港汊,山野一般是没有莲花的。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张宽胜 简介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一生未仕。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 作品   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影响颇大。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 元曲的特点(二) 1.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2.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3.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銮舆(luán yú) 恁(nèn) 忒(tèi) 蹇(jiǎn) 骞(qiān) “卩”读jié,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一个面朝左而跪膝着地的人。本义是“人”字的变体。 “卩”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卩”的字大都与人有关,如“卿”“印”“即”等。 【中吕·满庭芳】 阅读《【中吕·满庭芳】》,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 答案:前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第 四、五、六、七句写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末三句写人们对英雄的悼念,以英雄精神长在人间深化岳飞形象。 2.【鉴赏散曲的技巧】(1)以“钱塘路”三句作结,其有何表达作用? (2)本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岳飞含冤屈死,葬于杭州。青天都 好似为岳飞而伤心哭泣,西湖上风雨不断,仿佛是天降愁怨。以“钱塘路”三句作结,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使全曲悲伤愁怨更加浓重深长。 (2)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 褒赞洋溢;后半部分则融议论与抒情于一体。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尤其是结尾三句,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3.【鉴赏散曲的情感】如何理解“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一句中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一方面写中原百姓的愿望,另一方面写最高统治者的悲凉结局。从大处着眼,从正反两种人物和两种后果着笔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是此句成功之处。 【中吕·朝天子】 阅读《【中吕·朝天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技巧】 (1)这支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 (2)简要分析《【中吕·朝天子】志感》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 答案:(1)在两种人、两种命运的对比中突现知识分子的命运。 (2)此曲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三:一是锋芒毕露,毫不隐晦。作者重点讽刺的是“越聪明越运蹇”的社会现实。其他各个句子的表意都紧切此意。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所秉持的是刺锋所向、毫不遮掩的手法。二是通俗浅白,质朴无华。这不仅仅是语言风格的特点,连用典也非常通俗。三是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即运用喜剧中的“滑稽”艺术,在嬉笑之中达到怨刺的目的。 2.【鉴赏散曲的情感】《【中吕·朝 天子】志感》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如何评价这种怨愤呢? 答案: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 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