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二课 《性骚扰的危害》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七年级(全) 课题 第二课 《性骚扰的危害》 课时 1 课标要求 1.了解性骚扰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危害。2.掌握预防和应对性骚扰的基本方法。3.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尊重他人隐私和身体界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二课,通过真实案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性骚扰的危害,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教材包含性骚扰的表现形式、危害及法律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对性别界限和人际交往敏感但认知不全面。已有经验: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媒体接触过相关话题,但缺乏系统知识。潜在困难:对“非身体接触性骚扰”理解不足,讨论时可能害羞。 核心素养目标 1.健康行为:学会识别和拒绝性骚扰行为。2.责任意识:尊重他人身体自主权,不参与或纵容性骚扰。3.法治观念: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和拒绝性骚扰行为。性骚扰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对性骚扰。尊重他人身体自主权,不参与或纵容性骚扰。 课前准备 教师:PPT课件、视频《对性骚扰说“不”》。学生:提前思考“哪些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嵌入:播放公益短片《对性骚扰说“不”》。提问:短片中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抱小女孩。-大声呼救,寻找家长或者老师。 1.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2.分享对案例的看法。 通过真实情境引发共鸣,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探究新知 模块一:常见的性骚扰行为性骚扰的表现形式:身体的接触、语言的骚扰、非语言的行为、以性作为要挟或贿赂的行为。我国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性侵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涉及了与儿童性侵害相关的内容。其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从避免未成年人成为性侵害实施者的角度进行阐述。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教育部、 公安部、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 中也涉及儿童性侵害相关的内容。校园中常见的性骚扰行为:暴力式性骚扰、流氓滋扰式性骚扰、胁迫式性骚扰、社交式性骚扰。校园性骚扰的比例及易发生性骚扰的地点:一项研究显示:某地初一和高一学生中,超过 1/3 的人曾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其中,高中生群体中遭受性骚扰的比例为47.7%,初中生群体中遭受性骚扰的比例为21.3%。50%以上的中学生在遭受性骚扰时保持沉默,很少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性骚扰主要发生在校内、公共场所、同学家中。分别有近3/4、1/3 和 1/5 以上的学生遭受过来自同学、陌生人和高年级学生的性骚扰。模块二:性骚扰的危害有哪些性骚扰会给被骚扰者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产生心理上的伤害,它可能导致被骚扰者产生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对被骚扰者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对被骚扰者的短期影响心理恐惧感,产生自闭行为,不愿意与人交往,害怕被别人议论。学习困难、逃学、离家出走、吸毒、斗殴以及攻击等行为。自残自伤、自暴自弃、酗酒、厌食、暴饮暴食以及自杀等行为。对被骚扰者的长期影响影响到自己正常的人际关系。对异性产生公正判断的困境,患上异性恐惧症。容易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从而使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对被骚扰者家庭的影响家庭可能会长期遭受外界流言蜚语的议论。家人可能需要关注并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容易引发家庭冲突,破坏家庭的稳定。知识拓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