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学会区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 3、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4、用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举现象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出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按照正常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对于信息,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只需适当地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现象,并让学生从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什么是信息及其特征。 三、教材分析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是上海科技教育-出卷网-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本章涉及知识概念较多,如果只是单纯由教师阐述知识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举出现象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知识点,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理解;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区别。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实例激发法 讨论法 分析评价法 六、教学准备 1.硬件准备: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矿泉水1瓶 2.软件准备: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引课 师:“信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存在哪些信息? 生:上课铃声、广告、红绿灯、网络、报纸。。。 引出教学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室里都有什么能够传递给我们信息那? 师:我们能不能将身边存在的信息列举完全那? 师:通过以上同学们的举例和分析能够说明什么? 课件演示:信息无处不在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没有被获得的信息是不是就不存在哪,如桃花源之外的信息? 生:桌子、椅子、墙壁、老师、同学。。。 生:不可能 生:信息无处不在 总结 生:(讨论)不是,只不过没有被桃花源中的人获得而以,信息本身还是存在的。 活跃课堂,让学生体会信息无处不在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加深学生对“信息无处不在”的理解,同时引出信息的普遍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师: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课件演示: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师:非常正确,信息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的存在。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早晨的闹铃声是信息吗? 师:那么什么是信息? 师:闹铃声又是什么那? 师:大家还能举出其它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实例吗? 师:能不能找到那种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 师:这说明了什么? 课件演示:依附性: 1、所有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师:信息载体的形式多样。。。 课件演示:文字、数字、符号、图片、声音、情景、状态等 师:(先喝一口矿泉水)这瓶水是凉的。 师:现在同学们知不知道这瓶水是凉的? 师:你们获得这个信息的信息载体是什么? 师:老师获得这个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师:这说明了什么? 课件演示:2、相同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载体 师:“这瓶水是凉的”这个信息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其他班级的同学通过老师讲解也能知道这个信息,这说明什么? 师:可是这个信息并没有同时、同地被同学们知道,那么在这个共享过程中信息自身是否有损耗那? 师:这是同物质能源的本质区别 课件演示:共享性 1、同一信息可以同时或异时、同地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