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 1.通过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能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说出尿液的排出过程,明确尿液排出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体验肾单位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 重点: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对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尿毒症患者资料:面黄有轻度浮肿,双下肢水肿,肾区钝痛,医生让其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血液透析是用机器模拟肾脏功能,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很痛苦,这位病人的肾脏怎么啦 他的尿液检测单上藏着什么秘密 他为什么要做透析 学生阅读资料,根据经验尝试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教师提出: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这是为什么 出示尿液和清水成分对比表: 主要成分尿液中(克/100毫升)清水(克/100毫升)水95接近100%蛋白质00葡萄糖00无机盐1.1微量尿素1.80尿酸0.050 学生分析表格,发现问题:排尿可以排出尿素和尿酸等代谢废物。 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指出: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是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一找肾脏,并描述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数量。 4.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提醒学生观察实物的方法,即注意观察顺序:肾皮质→肾髓质→肾盂。按一定顺序观察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观察的现象。每观察一部分,都要注意颜色与宏观结构的特点,同时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描述肾脏的形态特征 ②肾脏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③为什么肾皮质比肾髓质颜色深 5.教师用课件展示肾脏的外形图、剖面图。教师讲述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明确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课件展示肾单位的放大图。 教师提醒:学生将微观的肾单位和宏观的肾脏充分联系,以便理解记忆肾单位各部分在肾脏中的分布。 7.深入探究:师生共同探究肾单位的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特点。 (1)肾小球:课件展示肾小球的放大图,教师引导学生辨认肾小球中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明确肾小球实际上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此处的毛细血管比较特殊,两端都与动脉相连。课件展示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放大图,学生仔细观察可见毛细血管壁上有许多个小孔。教师设疑: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在血液流动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肾小囊:课件展示肾小囊的放大图,学生读图,观察肾小囊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端是盲端,一端与肾小管相通;双层球状囊;囊壁很薄,中间有一空腔。 (3)肾小体:课件展示肾小体的放大图,学生读图,体会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的关系,即肾小球与肾小囊紧贴在一起,连成的一个整体称为肾小体。课件展示动画:肾小体内的液体流动情况,明确肾小球内流动的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囊内也有液体流动着。 (4)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分布在肾皮质和肾髓质。肾小管周围缠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8.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制作肾单位模型。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作出适当评价。 学生指出自己肾脏所在的位置并回答:肾脏在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对肾脏的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注意肾脏颜色及肉眼看到的结构差别,然后探讨问题,达成共识:①肾脏的外形似蚕豆,前后略扁,表面光滑,呈红褐色。②肾脏的结构包括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三部分。③肾皮质颜色深,是因为其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