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4217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章末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83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章,答案,八年级,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室内舒适的气温是16 ℃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 C.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 D.冰的熔点是-2 ℃ 2.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甲、乙温度计的液泡上蘸了酒精,酒精蒸发过程中,甲、乙温度计示数都下降 C.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比乙温度计的小 3.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冬天,树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4.将某固态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从c点到d点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继续加热 B.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D.该物质是非晶体 5.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结构反映了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出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过程。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式 B.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是凝华现象 C.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6.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许多家庭准备趁着假期出去郊游,便携车载冰箱,为郊游中随时畅享冰镇饮料提供了可能。如图所示的车载冰箱,采用环保型制冷剂直流变频压缩机,精准控温 20 ℃ 至-20 ℃。下列对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冰箱盖,盖周围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汽化形成的 B.冰箱内的白色“粉末”是凝固形成的,这一过程要吸热 C.冰棍放入嘴中会有冰凉的感觉是因为冰块升华吸热 D.从冰箱内取出的饮料过一会儿外壁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 成的 7.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液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深圳市属于淡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其示数为    ℃。乙图是小雨同学仿照液体温度计原理设计的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此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选填“液体的热胀冷缩”或“气体的热胀冷缩”);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9.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为缓解旱情,在今年春天,很多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来实现,如图所示,请完成10~ 11题。 10.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