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5810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3311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设计与发明,第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7单元《设计与发明》 单元主题 创新思维与工程设计———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实践探索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创新思维与工程设计———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实践探索” 聚焦设计与发明的核心要素,在真实情境中体会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创新思维,探索小改进提升效率的奥秘。 二、单元大情景 【任务驱动】“未来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们化身“未来工程师小队”,完成三阶段任务创新实践: 任务一:致敬工程师(《走近工程师》):通过分析“中国天眼”工程案例,理解工程师的智慧与工程思维。 任务二:发明家实验室(《走近发明家》):研究蔡伦、王选等发明家的故事,体验创新迭代的过程。 任务三:效率优化大师(《小改变大效率》):设计纸船载重测试实验,探索优化效率的方法并发布创新方案。 最终成果:通过三次任务积累勋章,参加班级“未来工程师博览会”展示设计成果。 三、课标分析 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12) 12.1技术与工程的特征:技术体现发明创造,工程体现系统设计 能描述工程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列举常见发明产品(如《走近工程师》) 12.2科技推动社会发展:发明创新提高生活水平 举例说明科技产品如何满足需求(如《走近发明家》“智能手机演变”) 12.3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设计与测试优化方案 通过设计纸船载重实验验证效率提升方法(《小改变大效率》)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走进工程师》、《走进发明家》、《小改变大效率》三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工程师和发明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意识到小改变可以带来大效率。 第23课《走进工程师》通过介绍著名工程(如“中国天眼”)及其背后的工程师,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作用和重要性。感受工程师如何利用科学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第24课《走进发明家》通过介绍几位著名的发明家及其发明,让学生了解发明家的生平事迹和发明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5课《小改变大效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小改变可以带来大效率。通过探究与实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走进工程师》到《走进发明家》,再到《小改变大效率》,三课之间形成了递进关系。首先,学生了解工程师如何利用科学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生了解发明家的创新精神和发明过程;最后,学生意识到小改变可以带来大效率,并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都围绕“设计与发明”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了解工程师和发明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发明创造,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而通过探究与实践,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说明工程师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发明家通过创新满足需求; 2. 举例说出提升效率的常见方法(如改变流程、优化结构)。 探究实践 能设计方案测试纸船的载重量; 2. 通过模仿发明家的改进思路,优化简易装置。 科学思维 基于案例分析提出假设(如“天眼选址需考虑什么因素”); 2. 用流程图梳理手机功能的迭代逻辑。 态度责任 在团队合作中发表创意,尊重他人观点; 2. 形成“通过小改进优化生活”的实践意识。 学情分析 1.已有经验: (1)三年级学生熟悉简单科技产品(如手机),但对设计原理认知模糊。 (2)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但缺乏系统性设计思维。 2.学习困难: (1)对抽象工程概念(如“系统设计”)理解不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