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6019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831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太阳·地球·月球,第三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声音的秘密》 单元主题 星际探索家———解密地月日系统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星际探索家———解密地月日系统 二、单元情景 “星际探险队招募计划” 学生化身“星际探险队员”,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完成四项核心任务: 任务1 :破解地球形状之谜(《探索地球》) 任务2 :解码太阳恒星密码(《认识太阳》) 任务3 :登陆月球基地(《登上月球》) 任务4 :追踪月相密语(《月相的变化》) 最终制作“地月日系统探索手册”,获得“星际探险家”认证。 三、课标分析 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1地球是一颗行星;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段目标 3-4年级:(1)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2)能说出月球表面概况;(三)观测并描述物体影长变化(衔接前单元)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探索地球》、《认识太阳》、《登上月球》、《月相的变化》、《探索地球的卫星———月球》这4课。 第9课《探索地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通过模拟实验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并了解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基本信息。 第10课《认识太阳》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第11课《登上月球》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的距离等。 第12课《月相的变化》通过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月相变化的成因,并了解月相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几课共同构成了对太阳、地球和月球这三个天体的系统性认识。从地球的形状和特征,到太阳的基本属性,再到月球的探索和月相变化,每一课都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地球是行星、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及其关系 2. 描述地球形状探索历程与证据 3. 解释月相变化规律 科学思维 1. 通过模拟实验推理地球形状 2. 用比较法分析恒星与行星区别 3. 归纳月相周期规律 探究实践 1. 完成帆船归港、环形山形成、月相盒模拟实验 2. 制作地月日关系模型 态度责任 1. 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毅力 2. 树立保护暗夜星空意识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但对宇宙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验。 2.认知基础:已学习三下《太阳与影子》(日影变化规律),但对天体系统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抽象宇宙概念(如“恒星”“卫星”)、建立三维空间关系(地月日位置)。 七、学习活动设计 (一)任务1:破解地球形状之谜(《探索地球》) 1.活动1:古人的“天圆地方”猜想 (1)目标:对比古今地球认知差异 (2)达成方式: ①角色扮演(古人vs现代科学家)辩论赛 ②绘制“地球认知史”时间轴(学科融合:历史) 2.活动2:模拟帆船归港实验 (1)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地球曲面 (2)达成方式: ①用地球仪+小船模型模拟“先见帆后见船”现象 ②记录实验现象并推理结论 (二)任务2:解码太阳恒星密码(《认识太阳》) 1.活动3:太阳结构探秘站 (1)目标:认识太阳大气分层结构 (2)达成方式: ①用分层彩泥制作太阳结构模型(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②对比太阳与地球大小(篮球 vs 芝麻) 2.活动4:太阳视觉大小之谜 (1)目标:理解“近大远小”科学原理 (2)达成方式: ①尺子+圆片模拟实验(距离影响视觉大小) ②计算太阳实际直径(学科融合:数学比例) (三)任务3:登陆月球基地(《登上月球》)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