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6230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3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692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生物与环境,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主题 生态系统的侦探之旅———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共生密码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态系统的侦探之旅———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共生密码 二、单元情境 “生态侦察局”特别行动 学生化身“生态侦察员”,通过三阶段任务破解环境谜题: 任务1:植物身份鉴定(《给植物分类》)→ 建立校园植物档案库 任务2:动物行为解密(《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关联性 任务3:环境危机整治(《保护我们的环境》)→ 制定校园生态修复方案 最终成果:发布《校园生态系统侦察报告》并举办“生态守护者”展览。 三、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022版课标) 学习内容 7.1生物适应环境;7.2生物影响环境;7.3人类活动与环境;9.2生态系统稳定性 学段目标 (5~6年级) 解释生物适应性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出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物与环境”的核心主题,包括《给植物分类》《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保护我们的环境》3课。引导学生从植物分类、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延伸到环境保护行动,形成“认知生物多样性→理解生态互动→践行环保责任”的完整逻辑链。 第6课《给植物分类》 通过二歧分类法(如根、茎、叶、花等特征对比)对常见植物(桃树、西瓜、凤仙花等)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植物类群(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藻类等)的典型特征(如松树无果皮、小麦单子叶)。 第7课《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探究气候、水源等环境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如北极熊因冰川融化觅食困难、蝗虫旱灾后成灾)。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如蚯蚓雨后出洞、肺鱼缺水休眠)。 第8课《保护我们的环境》揭示环境污染类型(水污染、雾霾、噪声)及其危害(如汞/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提出保护措施(净化污水、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及案例(塞罕坝林场生态修复)。 三课之间按照纵向递进关系: 1.认知基础(《给植物分类》)→ 机制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责任践行(《保护我们的环境》)。 2.从静态生物分类到动态生态互动,最终落脚人类行动,符合“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理解生物适应性特征。 2.掌握生态系统概念。 探究实践 1.设计生态调查方案。 2.制作动态生态模型。 科学思维 1.建立分类与因果推理模型。 2.分析环境变量对生物的影响。 态度责任 1.形成生态伦理意识。 2.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抽象思维初具,对生态话题兴趣浓厚,但系统分析能力较弱。 2.认知基础:已知食物链、光合作用等概念,缺乏“生物-环境”系统性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生物适应性进化机制;量化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七、学习活动设计 (一)活动1:植物特工队(《给植物分类》) 1.目标:用二歧分类法建立校园植物数据库 2.达成方式: (1)数学融合:统计叶形/根系数据,绘制扇形图 (2)技术应用:用“形色”APP识别植物,制作电子图鉴 (二)活动2:动物城谜案(《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1.目标:解密动物行为与环境变量的关联 2.达成方式: (1)实验:设置温湿度变量箱,观察鼠妇行为变化 (2)戏剧:角色扮演“候鸟法庭”,辩论迁徙必要性 (三)活动3:生态修复师(《保护我们的环境》) 1.目标:设计校园生态角方案 2.达成方式: (1)工程:用PVC管制作雨水收集器 (2)艺术:绘制生态修复前后对比漫画 八、教学方法 1.PBL项目驱动法:以“校园生态角建设”为主线贯穿三课 2.模拟实验法:用生态箱模拟干旱/污染场景观察生物响应 3.争议性议题讨论:辩论“是否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