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0395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16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852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课,亚非拉,国家,新发展,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网) 回顾所学,我们都学习过哪些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斗争的史实呢? 16-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中后期 新航路开辟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早期殖民掠夺 沦为殖民地和掠夺对象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发展中国家 一、万隆会议 1.背景: 根据材料及教材,概括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 ②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冷战冲突 2.概况: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1955年 从参与国可以看出该会议有何特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新中国 派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3.内容: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联系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说一说 “万隆精神”的含义。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4.中国的贡献 史料研读 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之外的28个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22个国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朝鲜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是十分明确,担心中国这样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而且敢于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在朝鲜交火的大国,会不会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甚至输出意识形态的国家?会不会威胁亚非国家的利益?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