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1286

2.《前人的巧思》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1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前人的巧思,教案,格式
  • cover
《前人的巧思》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前人的巧思》是一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大地的母亲”中的一课。教材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工具和艺术品,让学生了解前人的巧妙设计。这课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素材,能为后续美术学习和文化理解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观察能力,但对古代文化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在学习中,可能难以理解古代设计的巧妙之处和文化内涵。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知古代建筑、工具和艺术品的造型美与设计巧思。 2. 体会前人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韵味。 艺术表现 1. 学会运用简单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前人的巧思。 2. 能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简单美术作品。 创意实践 1.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意创作。 2. 发挥想象力,对前人的巧思进行再创作。 文化理解 1. 了解传统文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2. 懂得尊重和传承前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古代建筑、工具和艺术品的巧妙设计特点。 2. 学习运用简单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前人的巧思。 3. 感受前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难点 1. 理解古代设计的文化背景和巧妙之处。 2.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创作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导提问 (1) 教师满脸好奇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建造出他们住的房屋,又是怎样制作出生活中要用的工具,还有那些漂亮的艺术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用充满疑惑和好奇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迅速展示古代建筑、工具和艺术品的精美图片,如宏伟的故宫建筑、精致的古代铜镜、独特的石斧等,一边展示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些图片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指着图片中的细节,如故宫的斗拱结构、铜镜的花纹,向学生提问:“大家看看这里,觉得这些设计是不是很特别呀?”引导学生观察。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古代人设计这些东西的想法和目的,说:“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猜猜古代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5)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回答不准确,也说:“你想得很有创意,说不定古代人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再次强调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说:“古代人真的很厉害,他们的这些设计里藏着很多巧思呢。”引出课题。 (7) 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课题“前人的巧思”,并用彩色粉笔进行装饰。 (8) 邀请学生一起齐读课题,用响亮的声音说:“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课题。”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1.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认真观看展示的图片。 3. 大胆猜测古代人的设计想法。 4. 响亮地齐读课题。 评价任务 参与度: 回答积极性: 观察细致度: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阅读 (1) 教师温和地对学生说:“请大家轻轻地翻开课本,默读课文的第1 - 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描写古代建筑的句子画出来。”明确阅读任务。 (2) 在学生默读时,轻轻地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要求,如不出声、不指读。 (3) 默读结束后,微笑着说:“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鼓励学生积极分享。 (4) 当学生读句子时,认真倾听,并用眼神给予鼓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