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3877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65069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形成,PPT,24张,教学课件,原因,土壤
  • cover
(课件网)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颜六色的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间为黄色。实际上,这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来自我国不同地方的五种土壤。 不同类型的土壤颜色为何有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课标解读 通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标呈现】 1.通过观察土壤标本,学会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说出不同土壤层次的差异。 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和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实例,认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农业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一)认识土壤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能持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 (一)认识土壤 土壤的分层结构 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土壤的垂直分层从地面向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分层是不一样的,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成土母质层 基岩 (一)认识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 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成土母质层和基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基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一)认识土壤 自然土壤剖面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根系密,由原来的土壤经过长期灌溉耕作而成,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长期耕作中受到农机具的压实而成,可以阻滞水分的下渗,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思考:土壤剖面的意义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土壤剖面可以反映什么? 1、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一)认识土壤 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岩石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占土壤固相部分总重量90%以上,是土壤的骨骼和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来源。 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空气和水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有很大的流动性。影响土壤热量状况。决定生物生长水分的供应情况。若水分过多,则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若水分缺乏而空气过多,则造成植物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使植物萎缩。 (一)认识土壤 土壤的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黑土 黄土 红壤 青土 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基于花岗岩风化物 土壤含砂较多 基于石灰岩风化物 土壤黏土较多 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不同质地土壤 以砂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管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