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3892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自然灾害的防避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83689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8张,教学课件,防避,自然灾害,教版
  • cover
(课件网) 4.2自然灾害的防避 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相类似的仪器要早1 700多年。2018年2月2日,我国“张衡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可为监测和分析地震提供技术支持。 古今中外有哪些防灾救灾的著名科技成就?它们在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除了利用科技防灾减灾,还有哪些防灾避灾的措施? 地动仪模型 “张衡一号”卫星 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课标呈现】 1.了解减灾的目的、个人层面防避自然灾害的一般措施。 2.利用综合思维,分析防避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学习目标】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统筹做好防灾、避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力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助 灾后恢复 灾后重建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 监测 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 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 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 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 预案 预报 教育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 地震前:了解当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应急储备。 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 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情境 应急反应 正在用火、用电 迅速关闭火源、电源 正在楼房内 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万不要跳楼 身处平房内 迅速逃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者设备的下面或者旁边 正在户外 要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桥梁、离压电线及化工设施,避开陡坡、陡崖等 正在工作场所 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正在搭乘电梯 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马上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求助 已被掩埋 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自谋脱险策略。如一时不能脱险,应保持镇静,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窒息;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创造生存空间;减少体力消耗,不要大声呼叫,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设法与外界联系;搜寻水和食品,延续生命,静待救援 (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 候:气候异常,流域内持续降雨; 流域地形: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水系特征: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 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开辟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 提高调蓄能力 防止洪水漫溢 加快泄洪速度 降低洪水水位 疏浚河道 (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非工程措施 增强对洪水灾害的认识,提高防洪减灾的意识; 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 (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 洪水警戒水位 沙袋 屋顶等待救援 利用漂浮材料逃生 洪涝灾后卫生防疫 洪涝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 防灾与减灾 防洪准备 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相关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洪水应急 能逃脱 不能逃脱 逃向高处 抓住漂浮物 洪水中的救助 抢救溺水人员 转移落水人员 前 中 后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