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意识,加深对游记文学的了解。 2、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4、在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并且及时记录自身感受,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 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各地文旅局已经开始了宣传热潮。我们博山文旅局也特意推出“春风万里 醉美博山”活动,为我们山城博山征集醉美记忆。请同学们创作属于自己的“醉美山城游记”,文旅局将择优制定旅游宣传册,吸引更多人来欣赏博山的自然风貌、风土民情,感悟博山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可要加油哦! 二、任务一:选定打卡景点,规划旅游路线 (一)活动一:速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梳理本课的游踪并归纳技法,形成结构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文中的表述 作用 技法点拨 评价标准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东,就近安营扎寨。 作为游记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1.用介词+时间表示时间推移 2.用短语或小短句,如介词+地点+动宾短语(干什么)来表示空间转换 3.表达游踪的语言要清晰准确简洁 4.在句首交代 能否按照时空顺序清晰记录游踪 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尖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游踪表达清楚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更温暖......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 (二)活动二:选定你最喜欢的打卡景点,制作“我在_____很想你”宣传路牌,形成文章内容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在游记写作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游踪及其景物面面俱到,所以我们需要对游览行动和景物有取舍,能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即突出重要游览行动,重点描写某些景物。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内 容 能否突出重要游览行动 能否重点描写某些景物 请选定重点游览行动和景物,制作宣传路牌。 我在_____很想你 地标性的建筑、景点等 最富有特色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的地方 游踪中的重要游览行动 三、任务二:细致描摹打卡点特色,做好游览攻略 (一)活动一:请找出你认为各拉丹东、勃朗峰和丽江最有特色的景物, 每篇文章一句,并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形成语言与表达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写景的句子 方法概括 评价标准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比喻生动独特,突显景物特点 能否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修辞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从眼前景物出发,写出内心生发的联想和想象(如想象过去和未来) 能否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