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7681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学案+练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日期:2025-11-0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306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一册,必修,选择性,2019,北师大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并能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3.会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一)椭圆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叫作_____ 焦点 两个_____叫作椭圆的焦点 焦距 两个焦点间的_____叫作椭圆的焦距 微点助解 1.对定义中限制条件“两个定点”的理解 椭圆定义中的两个定点F1,F2是指不重合的两点,当F1与F2重合时,相应点的集合是圆. 2.对定义中限制条件“2a(大于|F1F2|)”的理解 条件 结论 2a>|F1F2| 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2a=|F1F2| 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a<|F1F2| 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 [基点训练]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4,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2)已知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2,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3)已知点F1(0,-1),F2(0,1),动点P满足|PF1|+|PF2|=1,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4)椭圆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图形 焦点坐标 焦距 2c a,b,c的关系 异同点 相同点:椭圆的大小、形状相同;不同点:焦点位置不同,方程不同 微点助解 (1)a,b,c(都是正数)为三边长,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a是斜边长,所以a>b,a>c,且a2=b2+c2(如图所示).另外,a=|OA1|=|OA2|=|A1A2|.(A1,A2是图中椭圆与x轴的交点). (2)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平方+平方”,右边是“1”,特别注意右边不是0. (3)标准方程中根据x2和y2对应的分母大小可以确定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若含x2项的分母大于含y2项的分母,则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反之,焦点在y轴上. [基点训练] 1.已知椭圆C:+=1(a>b>0)上任意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焦距为2,则C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2.若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3) D.(2,+∞) 题型(一) 椭圆定义的理解 [例1] 如图,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听课记录: 椭圆定义的应用类型 (1)判定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关键看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 (2)作为性质运用.椭圆上所有的点一定满足定义的条件(即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针对训练] 1.[多选]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PF1|+|PF2|=a+(a>0),则点P的轨迹可能是(  ) A.圆 B.线段 C.椭圆 D.直线 2.已知P,Q为椭圆上两点且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当|PF1|=4时,|PF2|=8.求Q在运动过程中,|QF1|·|QF2|的最大值. 题型(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方法1 定义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一个焦点坐标为(-5,0),且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是26; (2)一个焦点坐标为(0,2),且椭圆经过点(-,). 听课记录: 定义法就是根据椭圆定义,确定a2,b2的值,结合焦点位置写出椭圆方程.   方法2 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 (1)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2,-)和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听课记录: 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定位置: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 (2)设方程:设椭圆方程为+=1或+=1(a>b>0).无法确定焦点位置时,可设为Ax2+By2=1(A>0,B>0,且A≠B). (3)寻关系: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c(或A,B)的方程组. (4)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