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8442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5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九年级
  • cover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讲述的是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秦国想不动用战争侵吞安陵国,谎称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凭借智慧和胆识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本文全篇用对话构文,句式长短错落,整散结合。句型有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文章通过矛盾冲突,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课下注释比较详细,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征。难点在于通过句式的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质疑。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故事的内容 2.流畅诵读课文,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质疑故事内容,理解学习的意义价值。 加血过程: 一、故事导入,简介作品及背景 1.询问学生如果有个成年人用1000元换你手中的一个馒头,你换不换? 预设:不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莫名巨额利益的背后肯定是陷阱。个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2.介绍故事背景: PPT出示背景资料: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安陵国派遣使臣唐雎出使强大的秦国,这场外交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引出课题。 3.介绍《战国策》。 PPT: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4.学会朗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 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yōng)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学会翻译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注释】 欲:想。 以:介词,用。 易:交换。 其:表示祈使语气。 加惠:给予恩惠。 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 【译文】 秦王派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