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之旅》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寻根之旅》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教材围绕重要革命遗址展开,介绍了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遗址等,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这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美术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历史知识,但对革命遗址了解不深。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渴望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不过,在理解革命精神内涵和用美术形式表达时可能有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实践,加强交流合作。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感知革命遗址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形式美,体会其独特艺术魅力。 2. 深入感受革命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氛围和精神内涵,提升审美感受力。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绘画、摄影、微电影等美术形式,准确表现革命遗址的特征和革命精神。 2. 掌握不同美术形式在表现革命主题时的技巧,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寻访革命遗址”艺术交流会活动方案。 2. 在实践中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深刻理解革命遗址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传承革命精神。 2. 认识美术在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遗址等重要革命遗址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欣赏表现革命遗址的美术作品,学习画家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方法。 3. 理解革命遗址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体会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 难点 1. 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准确表达对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挖掘革命遗址的文化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3.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本、PPT、图片、视频、绘画工具、摄影器材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与提问 (1)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高清图片,图片中石库门样式的建筑庄重而古朴,吸引学生的目光。 (2)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它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背景。 (4) 进一步引导:“革命遗址承载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那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革命遗址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 (5) 让学生稍作思考后,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 (6)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追问,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革命遗址的意义。 (7)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8) 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寻根之旅”,激发学生对接下来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 1. 观看图片,被石库门样式建筑吸引。 2. 积极举手,分享所了解的中共一大会址历史背景。 3. 思考革命遗址的意义,自由发言表达想法。 4. 对课题产生浓厚兴趣,期待后续学习。 评价任务 发言积极: 思考深入: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中共一大会址介绍 (1) 借助PPT,详细讲解中共一大会址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 (2) 说明该建筑建于1920年,是典型的石库门样式建筑,结合精心挑选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