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9035

3.《诗意的色彩》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9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诗意的色彩,教案,格式
  • cover
《诗意的色彩》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诗意的色彩》聚焦眉山山水彩墨与创意彩绘,在教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它既丰富了美术课程中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创意实践的新视角。通过对眉山画家作品的欣赏和彩绘创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与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地方特色美术文化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不过,在理解画家作品内涵和运用颜料进行创意表现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突破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受眉山山水彩墨画独特的构图、色彩和笔触之美。 2. 体会植物或矿物颜料在彩绘作品中呈现的独特质感与色彩魅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在扇面、手绢或衣服上进行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运用植物或矿物颜料进行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创意实践 1. 结合眉山市地方特色,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彩绘作品。 2. 在创作中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 文化理解 1. 了解眉山市美术历史,增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 2. 培养对眉山市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孙知微、何学斌、曾伟三位画家作品特点,认识眉山美术历史。 2. 掌握创意彩绘方法,学会使用植物或矿物颜料。 3. 结合眉山市地方特色进行创作。 难点 1. 准确理解画家作品内涵并运用到彩绘中。 2. 巧妙运用植物或矿物颜料进行创意表现。 3. 在创作中融入地方特色并展现个人风格。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欣赏分析法、讲解演示法、实践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眉山市风景图片、画家作品图片、植物和矿物颜料、扇面、手绢、衣服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与提问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眉山市的美丽风景图片,如峨眉山的秀丽、三苏祠的古朴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眉山的地方特色。 (2) 教师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美丽的眉山,它不仅有如画的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眉山市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 (5) 自然引出课题《诗意的色彩———眉山山水彩墨与创意彩绘》,强调本节课将探索眉山的美术魅力。 (6) 介绍课题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初步的了解。 (7)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1. 观看眉山市风景图片,感受地方特色。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 回答问题: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风景图片和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画家作品欣赏与分析 画家介绍与作品展示 (1) 教师运用多媒体分别介绍孙知微、何学斌、曾伟三位画家的生平,包括他们的艺术成长经历、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等。 (2) 详细讲解三位画家的作品特点,如孙知微作品的空灵意境、何学斌作品的色彩浓郁、曾伟作品的笔触细腻等。 (3) 展示他们的山水彩墨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4) 举例说明作品中构图的巧妙之处,如画面的疏密关系、层次安排等。 (5) 分析色彩的运用,如冷暖色调的搭配、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等。 (6) 讲解笔触的表现,如轻重、缓急、虚实等。 (7)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8)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1. 认真倾听画家介绍和作品分析。 2. 仔细观察作品,思考构图、色彩、笔触等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