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9043

1.《校园寻美》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3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校园寻美,教案,格式
  • cover
《校园寻美》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校园寻美》是七年级美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它紧密围绕校园生活展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通过对校园美学元素的学习和实践创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后续美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在审美和艺术表现上还需提升。他们在生活中对校园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美学知识。在学习中,可能难以从多角度发现美并转化为艺术作品,需教师引导和启发。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识别校园中的美学元素,如建筑、植物、自然景观等。 2. 敏锐感知校园不同时间、角度的美,提升对美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进行校园风景绘画。 2. 运用所学知识,将校园之美生动呈现在作品中。 创意实践 1. 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挖掘独特的美,进行创意表达。 2. 在绘画中尝试创新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文化理解 1. 体会校园文化内涵,感受校园环境对自身成长的影响。 2. 通过作品展现对校园的热爱和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识别校园中的美学元素,如建筑、植物、自然景观等。 2.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 3. 理解美学元素在校园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校园的美,并转化为艺术作品。 2. 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的创新与实践。 3. 让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和独特创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校园美景图片、绘画工具、示范作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导入 故事引入 (1) 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述艺术家李小凡的故事:“艺术家李小凡居住在伦敦,她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日常细节的捕捉,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转化为不朽的艺术作品。她深入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美,让我们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 (2) 引用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强调发现美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李小凡如何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她可能从街边的旧物、行人的姿态等中获取创作灵感。 (4)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发现美的瞬间。 (5) 讲述李小凡创作背后的努力和坚持,鼓励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也要有这种精神。 (6) 展示李小凡的部分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她对生活之美的呈现。 (7) 分析作品中平凡事物被艺术化处理后的独特效果。 (8) 强调艺术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提问互动 (1) 教师亲切地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不美?美在哪里?”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的眼神。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记录,以便后续教学参考。 (4)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校园的美,如建筑、植物、活动等。 (5)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适当提示和引导。 (6) 对学生有创意的回答给予表扬和强调。 (7)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寻美。 (8) 激发学生对校园美学元素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 认真倾听故事,积极思考。 2. 踊跃回答教师关于校园美的问题。 3. 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瞬间。 4. 对校园之美产生浓厚兴趣。 评价任务 故事理解: 问题回答: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校园的美学元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校园美景赏析 多媒体展示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校园内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美景图片。首先展示清晨的校园,描述道:“清晨时分,校园被薄雾笼罩,湖水平静,鱼儿偶尔跃出水面,睡莲纯洁美丽,小径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