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的环境》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和谐的环境》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融合案例。通过苏州博物馆和杭州富阳新农村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特点和理念,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建筑艺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一定兴趣,但对建筑设计知识了解较少。他们已具备一定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在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上存在困难。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苏州博物馆和杭州富阳新农村案例中的和谐之美,提升对建筑设计的审美水平。 2. 体会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所产生的独特美感,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建筑设计中的特点和理念,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2. 在小组活动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我的桃花源”方案,展现艺术创作能力。 创意实践 1. 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实现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思路。 文化理解 1. 理解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2. 激发对诗意栖居的向往,体会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苏州博物馆的现代设计手法,如结构布局、色彩与材料运用、光线处理等。 2. 理解杭州富阳新农村的改造理念,包括就地取材和功能升级。 3. 了解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难点 1. 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理解如何在设计中实现文化与自然的共生。 2. 能够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设计出兼具地域特色和现代功能的方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问题启发 (1) 老师开场:“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呢?是像宁静的乡村小院,还是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美好的场景。” (2) 提出第一个问题:“你心中的理想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分享,认真倾听学生的描述,给予肯定和回应。 (3) 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现代‘桃花源’,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功能设施等。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大家对理想居住环境的向往。然后展示一些传统建筑逐渐消失的图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看到许多传统建筑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5)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索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创造出既具现代功能,又饱含文化底蕴的建筑空间。” (6) 再次强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好处。 (8) 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1. 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分享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 2. 围绕设计现代‘桃花源’的问题,展开想象并发言。 3. 观看传统建筑消失的图片,感受保护传统建筑的紧迫性。 4. 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兴趣,准备积极参与学习。 评价任务 参与度: 想象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互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想象,引起学生对传统建筑保护的关注,自然导入新课,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