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5233

第15课 白描人物摹神韵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11-1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0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课,白描,人物,神韵,教案,格式
  • cover
《白描人物摹神韵》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围绕白描人物画展开。教材介绍了国画的多种画法,重点讲解白描手法在人物临摹中的应用,还展示了相关经典作品。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提升对国画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美术基础,但对白描人物画了解较少。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不过,在理解白描线条的表现力和掌握勾线技巧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多展示作品,通过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白描人物画的独特美感,体会其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 2. 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白描人物作品,提高对国画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白描的基本概念和单勾、复勾等技法。 2. 能够运用所学勾线方法,临摹简单的白描人物作品。 创意实践 1. 尝试在临摹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创作白描人物画。 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白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 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白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单勾和复勾的技法。 2. 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白描人物作品,体会其神韵。 3. 能够运用正确的勾线方法临摹白描人物画。 难点 1. 把握白描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变化,表现画面的虚实疏密和顿挫刚柔。 2. 理解不同风格白描人物作品的形式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比较。 3. 在临摹和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作品更具个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宣纸、毛笔、墨汁等)、白描人物画范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导入 展示画作引导思考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国画作品,包括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画作。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画作,鼓励他们自由交流,分享自己对这些画作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3) 提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些画,它们有一个统称,谁能说出来叫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4)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当学生回答出“国画”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国画的知识,如国画的工具、材料等。 (6)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画作品,如工笔画、写意画等,让学生对比它们与白描作品的不同之处。 (7) 强调白描在国画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白描人物画的兴趣。 (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白描人物画。 1. 认真欣赏画作。 2. 积极交流感受。 3. 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回顾国画相关知识。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回答积极: 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画作,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介绍国画画法 (1)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国画的多种画法,如白描、界画、没骨法、泼墨法、工笔、写意、勾勒着色、粗细相间等。 (2) 在介绍每种画法时,展示相应的作品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画法的特点和效果。 (3) 重点强调白描手法,指出白描多用于临摹人物,引导学生关注白描在人物绘画中的应用。 (4) 提问学生对白描的初步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结合实例,解释白描的概念,即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同时说明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6) 展示单勾和复勾的示范作品,讲解单勾是以线一次勾成,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先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 (7) 强调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