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服饰知礼仪》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礼”行天下的第三课。教材介绍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特点及相关礼仪知识,如冕服、玄端、襦裙等。这些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对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知识了解有限。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在深入理解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感知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饰之美。 2. 体会传统服饰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和审美观念。 艺术表现 1. 能够准确绘制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 2. 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人物服饰,并展现相应礼仪动作。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传统服饰宣传小手册。 2. 尝试将传统服饰与现代元素结合,进行创新实践。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和特点。 2. 理解传统服饰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内涵。 3.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传统服饰作品。 难点 1. 深入体会传统服饰文化中礼仪与服饰的紧密联系。 2. 准确把握不同传统服饰的细节特征并进行艺术表现。 3. 在创意实践中,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自然融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综合材料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诗词引入 (1) 教师朗诵“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2) 提问学生,从诗句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服饰形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兴趣。 (3)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图片,如古装剧截图、博物馆藏品照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服饰的魅力。 (4) 介绍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赏服饰知礼仪。 (5) 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与礼仪的紧密关系,强调学习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性。 (6)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服饰有哪些。 (7)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传统服饰场景,如婚礼、传统节日等。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1. 认真聆听诗词,想象画面。 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感受。 3. 观看图片,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4.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传统服饰。 评价任务 诗词理解: 兴趣激发: 问题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诗词和图片导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入新课内容。 知识讲解 传统服饰形制介绍 (1) 详细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展示不同形制的服饰图片,对比它们的特点。 (2) 以冕服为例,介绍其定义和特点。说明冕服是古代帝王及贵族在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的礼服,象征尊贵地位。 (3) 讲解冕服的等级象征,如多层衣裳、玄衣、纁裳以及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装饰。 (4) 介绍冕服的礼仪用途,如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重要仪式,体现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 (5) 同样方法介绍玄端,包括定义、形制特点、色彩与纹饰,强调其用于朝会、祭祀等重要场合,体现尊贵与庄重。 (6) 讲解襦裙的起源与发展,从汉代的直裾到后来的曲裾演变过程。 (7) 分析襦裙的款式特点,如上衣短小紧身,下裙宽大飘逸,展现女性柔美。 (8) 总结不同形制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理解。 1.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理解传统服饰形制。 2. 记录重点知识,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