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合一古园林》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中国四大园林,深入介绍园林构成、构景手法等知识,体现“天人合一”设计理念与诗情画意追求,在七年级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能丰富学生美术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审美积累,但对园林设计知识了解有限。学习中可能在理解构景手法和赏析园林美感上有困难。可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提升审美和知识水平。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深入了解和认识不同风格、地域的园林设计特色。 2. 敏锐感知园林设计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艺术表现 1. 精准运用美术语言对园林设计进行美感赏析。 2. 清晰表达自己对园林设计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创意实践 1. 准确辨别园林设计中不同的构景手法。 2. 尝试运用所学构景手法进行简单的园林创意设计。 文化理解 1. 深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 充分理解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理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全面了解中国四大园林的特点和美感。 2. 熟练掌握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常见构景手法。 3. 深入理解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难点 1. 精准学会赏析园林设计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辨别不同园林的构景手法。 3. 深刻体会“天人合一”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园林图片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1) 教师微笑着向学生发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有没有去过一些特别的园林呢?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吗?”鼓励学生积极回忆并发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 待学生分享完后,教师接着提问:“那大家心目中的中国传统园林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吸引着我们?”引发学生对传统园林的好奇和思考。 (3) 展示一些简单的园林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园林的外观,然后再次提问:“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出园林和我们平时居住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观察园林的特点。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园林不仅仅是一个休闲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然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园林。 (5) 介绍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强调其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提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喜爱和参与设计,使园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6) 讲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意义,如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作用,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纳凉、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所。 (7) 举例说明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化,让学生了解园林文化的多样性。 (8) 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用心去发现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1. 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去过的园林及感受。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描述心目中的传统园林。 3. 观察图片,对比园林与普通居住环境的不同。 4.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和引导,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度: 思考深度: 表达清晰度: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讲授新课 介绍中国传统园林 (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集色、香、韵于一身,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例如,提到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散发着香气,建筑的色彩和造型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 (2) 展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图片,按照朝代顺序进行介绍,如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意境的营造等。 (3) 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