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氧气的制备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4.学习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业要求 1.能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氧气。 2.能辨别常见的分解反应。 3.能基于必做实验氧气的制取形成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氧气制备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备方法奠定基础。再从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氧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氧气的制备方法还比较陌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思维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 素养目标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 教学难点 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符号表达式、文字表达式。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焊接金属、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新知探究] 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讨论归纳] 过程:空气(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蒸气等)→液态空气→氮气→液态氧。 贮存:贮存在淡蓝色钢瓶中。 [教师]空气空气液态空气氧气 [拓展视野]制氧新方法———膜分离制氧 [提问]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过渡]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大量的氧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这样制得的氧气不够纯净,这种操作在普通实验室中很难实现,那怎样才能比较容易的在实验室中制得比较纯净的氧气呢 [讲述]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试剂和反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制氧气的原料须是含氧的物质。 (2)利用比较简单的实验条件就能较快得到氧气。 (3)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便于收集。 [总结]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二、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反应物状态: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状固体) 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同学们认真倾听、思考 学生回答: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听讲,体会试剂选择的原则 学生讨论: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1)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性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的用途 续表 [提问]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什么优点 [讲解]实验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装置类型(特点):固+液气体。 [提出问题]此收集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讲解]实验室常用的收集气体的方法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排空气法适用于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且不污染空气的气体,另外排空气法还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提出问题]回顾氧气的性质,收集氧气时适合使用哪种集气法 [总结]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另外排水法的优点是所收集的气体纯净,而排空气法的优点是所收集的气体干燥。 (1)体会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可以控制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